天津行业网 > 资讯 > 正文

综合

推进“双碳”目标有哪些具体路径?潮新闻记者专访三位院士

2023-08-18 14:18:25 来源: 钱江晚报

潮新闻客户端 赵彩霞 记者 黄慧仙 姚群 俞刘东

“双碳”目标如何实现?浙江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有哪些路径可以走?未来会面临哪些挑战?在2023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期间,潮新闻记者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陈学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3位院士,围绕“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开展专访,以下是采访实录。


(资料图)

Q1:浙江设区城市AQI优良率由2013年的68.4%上升至2022年的89.3%,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6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2年的24微克/立方米。这种增幅和降幅在全国来说是什么水平?您认为,为何浙江可以做到?

贺克斌:首先这样的增幅和降幅,应该是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的标志性指标。站在全国的角度,这样的变化,与2014年开始评估的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相比,浙江与全国平均水平是相当的。但浙江是在PM2.5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取得的增幅和降幅,实际上浙江完成的难度应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天上的效果一定是地上的努力。浙江是经济大省,在经济高速或者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取得环境质量改善难度更大。浙江有一个很好的传统,从2004年就开始推动的“811”工程是典型的一张蓝图干到底,久久为功的结果。

Q2:我们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上还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贺克斌:“可再生能源”核心解决的问题是要实现“双碳”目标,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领域,即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而可再生能源利用是系统工程,要使原来不可再生或者说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逐渐转变到可再生能源为主体。卡脖子问题在哪?如何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里面最核心的叫源网荷储(系统),供能端和用能端要互动。

Q3:当前浙江正积极推进“双碳”行动,湖州也是浙江首个双碳认证试点城市。“双碳”目标的推进,势必需要能源产业和相关技术的调整迭代。在您看来,浙江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有哪些路径可以走?在推进双碳这一方面,浙江有哪些产业和技术能够发挥优势?

贺克斌:首先,减碳核心在技术上有四大方面,一是资源增效从而减碳;二是能源结构调整;三是增加碳汇、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四是地质空间存碳和生态系统固碳。在促进技术利用上,要通过市场的机制来调动新技术的应用,这叫市场机制的融碳。

目前,浙江有产业优势,比如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调整,这是既能减污又能降碳的协同途径。在新旧动力转换中,浙江具备高科技优势,这是在产业结构方面。但是也有部分传统产业在转型,是一个负重前行的过程,“五碳”协同发力也是浙江未来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Q4:加快美丽中国建设,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当前应普及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那么,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您建议湖州在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方面应该如何去探索发展?

贺克斌:“双碳”切入点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最根本是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将来会从以碳为驱动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能源利用的方式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中国已经开始启动了试点性碳市场。从碳有价到碳涨价,从侧面表明,生态系统建设不仅仅是保护,同时也是发展。从未来的发展来讲,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跟“双碳”相结合,如果从绿色资产角度看,应该以现在的国内最新成果做评估,然后再把它在市场实现途径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和研究,那么未来还可以形成系统性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到实践中,湖州可以带个头,不仅是环境改善,同时也是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进而成为中国甚至于全球的经典范例。

Q5: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双碳”目标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上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样的,中国取得了哪些比较突出的成绩,以及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挑战?

贺克斌:刚刚提到,“双碳”的切入点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但是应该说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未来的发展是在碳的约束下可持续的发展,而发展的模式又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最核心的就是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未来世界会逐渐地从对能源的资源依赖走向对能源技术依赖。

中国在新能源发展上,有一定的先机和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风光发电规模,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和销售规模,未来,中国可能对世界会有更好的贡献。碳的问题,近期是压力,远期是动力。

Q6:您觉得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地方呢?以及未来你有怎么样的期待?

陈学东:浙江是总书提出生态文明思想比较重要地策源地,也是先行地实践地,为全国减碳、减排和减污做出榜样。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浙江把减碳和减污相结合,如久久为功的“千万工程”使得浙江广大的乡村,能够宜居宜业,为未来全国美好乡村建设做了很好的榜样。

另一方面是浙江建立了一套系统,浙江搞了个GEP,让生态系统可以量化,实际上就是一个生态补偿机制,把生态价值和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在生态补偿机制下,浙江率先提出像排污权、排碳权、用水权。而碳汇做得好,就可能通过这套机制,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且浙江建立了很多规章制度,形成一定的地方法律,使得机制能够良序运行。

Q7: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说的话,您觉得节能减排有哪些重点发力方向呢?

陈学东:我是搞装备制造业的,这是消耗能源的。从整个国家层面上说,节能减排减碳是两个大方向,第一从能源供给侧来说,要尽量限制化石能源的的应用,就是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我们要为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运用提供装备,因为任何能源的使用,都离不开装备的支撑。第二从能源的使用侧来说,我们要不断开发出能够节能减排降碳的高端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可以共为一体,这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Q8:在本次大会上其实有很多国际专家来到现场,您觉得为什么浙江的生态文明实践能够得到引起国际上的关注?

陈学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这几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在减污降碳和两个综合发力,而且建立了一整套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该政策在中国,已经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先行者,而且取得良好效果。比如“千万工程”曾经受到过联合国颁布的“地球卫士奖”。在这种情况下,浙江能够为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把发展跟环境相统一的模式,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引起国外关注也不足为奇。

Q9:本届杭州亚运会贯彻“绿色亚运”的理念,在亚运场馆建筑的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海绵城市,LID技术,雨水调蓄等理念和技术,打造绿色智能场馆。这些理念和技术的采用对于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和城市整体的规划和发展有哪些作用?

王建国:“双碳”目标设立之后,全国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特别是在建筑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亚运场馆建筑用到的一些雨水调蓄技术,充分利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包括一些低碳绿色建筑,肯定会对别的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行业,都会有非常好的带动作用。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在重大发展建设的契机中,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旋律,来回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有实验和示范作用,或者说也有一种样本的价值。“双碳”目标达成,已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不可忽略、不可分割的部分。

Q10:在推进“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健康城市的营造非常关键,在这一进程中,数字化技术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王建国:数字化赋能是目前各行各业都面临的重要动力,是动能转换的关键,也是如虎添翼的助推剂。当前,我们强调数据强国,实际上国家还成立了大数据局,把分散在社会各个行业系统领域的数据,整合成一个平台性、支撑性发展的工具和资源库。因为过去整个社会没有数字化的情况下,数字社会很难形成。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社会,数字化够把人居环境高质量的发展提升更高的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SH002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9562084